暴風雨中的含羞草,緊閉弱小的葉片;險象叢生的森林中,變色龍與樹干融為一體;危機四伏的海洋里,章魚游刃有余……自然界中的生物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具備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環境適應能力:或改變形態,或調整膚色,或變換身形……正是這種“善變”的能力,讓它們得以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生存至今。令人震撼的是,自然界生物僅用簡單的材料,通過多尺度協同、結構與功能一體化,便擁有了這類獨特的“以變應變”的智能特性。生命體這種化繁為簡、以變應變的能力,為我們研發具有超性能或奇異性能的智能材料并解決生物醫學等領域重大難題提供了新的啟示。
值得慶幸的是,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最好時代,我有機會致力于仿生智能材料及其穿戴與植入應用研究,研究這類“以變應變”的智能材料在柔性電子、組織工程與微型機器人等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探索解決這些領域傳統思路解決不了的重大難題。而且非常榮幸的是,我們相關研究還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的物質科學新刊Matter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近年來,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將國際影響力從生命科學延伸到物質科學,讓生命與物質交融。這讓我堅信,未來生命與物質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甚至未來材料還會擁有生命;同時,也更讓我對于將源于生命啟示的研究用之于生命、造福人類充滿期待。
衷心祝愿“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特刊越辦越好,也誠摯祝愿中國科學家們的原創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0年4月刊 感言)